规划曝光!燕郊至大厂将新建多条道路,推动进京检查站优化设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燕郊 三河 大厂 规划曝光!燕郊至大厂将新建多条道路,推动进京检查站优化设置!

规划曝光!燕郊至大厂将新建多条道路,推动进京检查站优化设置!

2023-12-11 00: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三河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前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文化旅游是未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领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着力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是河北省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廊坊打造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推动三河文化旅游事业和产业的振兴崛起,开创三河文化旅游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新局面,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主要依据《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廊坊市文化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三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三河市文化产业规划》(2020-2035)、《三河市全域旅游规划》(2020-2035)及其他重要政策文件制定。规划总结了三河市“十三五”期间文化旅游事业和产业发展成效,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确定了“十四五”期间三河文化旅游事业和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未来五年三河文化旅游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安排,是指导“十四五”时期三河文化旅游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跨越式发展的行动指南。

第一章发展基础挖掘文旅发展新潜力一、“十三五”发展成就(一)文旅公服建设取得新成效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高标准建成了市文化中心,其中图书馆、文化馆已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博物馆已免费对外开放并完成河北省文物局的备案工作。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形成了“镇域30分钟文化圈”和“村级10分钟文化圈”,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市级游客服务中心建成并运营,填补了三河市级游客中心的空白。加强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建设,在高速出入口及各主要道路交叉口设立旅游交通标识牌78块,高标准建成旅游厕所18座,其中国家3A级旅游厕所2座,国家2A级旅游厕所1座,国家A级旅游厕所15座,百度地图上线率达100%。以基础网络、应急指挥大厅、监测平台等硬件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智慧旅游项目一期已全部完成。

二)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成果

文物保护工作扎实推进。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文物工作的各项工作部署,制定出台了《三河市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编辑出版了《三河市文物集萃》,收录了三河市重点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石刻、古树木、革命战斗遗址及馆藏重点文物等内容,全面介绍了三河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基本情况,对三河市馆藏重点文物进行了全面展示。实施了灵山塔及古石碑、燕郊镇大石各庄古梨树、齐心庄镇荣家堡药王庙等文物保护工程。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三河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9-2022年)实施方案》,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河市革命烈士纪念碑和蓝生烈士纪念碑已列入省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实施完成蓝生烈士纪念碑全部保护工程。

非遗保护传承稳步推进。三河市《非物质文化集锦》和《文化名人录》编纂完成,收录了63个县级以上非遗项目。筹建了三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龙珐琅景泰蓝展陈体验馆,改造升级了李家土储五美酒展馆等非遗体验馆。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工作,建立了三河市志海腾达工艺品厂景泰蓝扶贫就业工坊和三河市高氏玉器厂玉雕扶贫就业工坊,对三河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龙珐琅”商标荣获“2020中国国家年度旅游甄选文创设计品牌”“河北省文化产业优质产品品牌”称号,填补了三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旅商品领域的空白。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非遗民俗表演和非遗项目展演,连续三年举办“三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进一步扩大了非遗项目社会影响力。

(三)文旅产发展迈上新台阶

文旅经济规模逐年增长。2016年至2019年,全市累计旅游接待量达到806万人次,各年增长率分别为18.18%、15.38%、16.67%、23.81%,年均增长率达到18.6%,实现旅游总收入11.45亿元,各年增长率分别为10.48%、7.76%、20.4%、20.27%,年均增长率达到16%,旅游业保持平稳增长势头。2020年由于受到疫情的冲击影响,旅游总接待量为86.7万人次,比上年减少了173.3万人次,下降了66.65%,旅游总收入1.2亿元,比上年减少了2.42亿元,下降了66.85%。

图1 “十三五”时期三河市接待游客数

图2 “十三五”时期三河市旅游总收入

文旅供给侧改革强力推进。景区景点建设持续推进,梦东方未来世界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璞然生态园、明福山庄荣获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称号,大石各庄百年梨园、宏远樱桃园、河北翻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河市电厂等4家企业荣获廊坊市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燕郊大石各庄、齐心庄小蒋庄纳入廊坊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文旅配套水平持续提升,目前全市旅行社及分支机构63家,星级饭店5家(福成国际大酒店五星,汇福大酒店四星,行宫宾馆、奇丽大厦、新月会议中心三星),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39家、娱乐场所22家、游戏厅1家。

(四)文旅融合取得初步成效

完成文旅职能融合改革。积极推动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完成文化和旅游机构合并,新组建三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旅游职能融合发展。

涌现文旅融合新业态。实施“旅游+”战略,结合非遗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文化创意、生态文化等文化创建了一批具有文化底蕴的旅游产品,形成文旅融合新兴旅游业态,出现了旅游与航天文化融合的梦东方未来世界景点,旅游与文创融合的龙珐琅展陈体验馆、旅游与国学融合的中华孔子学会教育委员会、童心学堂、西柳河书院,旅游与红色文化融合的涂作潮纪念陈列馆、旅游与农业融合的大石各庄百年梨园、宏远樱桃园等休闲度假、农事体验基地。

举办文旅融合活动。举办了文旅产业发展大会、三河市健康休闲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燕赵园林春花节、旗袍文化摄影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文旅融合活动,组织参加了各级、各类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

融京津大都市圈步伐加快。与通州区、平谷区、蓟州区、宝坻区、遵化市、兴隆县、香河县、大厂县等京东八县(市、区)签署了《“京东文旅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规划建立联动机制,联合打造区域IP文旅品牌,共同策划跨区域旅游产品,共同开发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推动“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参加“四地一家亲,相约副中心”通州与北三县联合推介活动工作,举办京津冀文艺大联欢及“泃河情”京津冀摄影展,落实“通武廊”三地旅游合作联盟框架协议,宣传三河市文旅资源。

虽然三河市文旅融合的种类较多,但融合深度与广度均不足,缺乏创新意识,文化创意、高科技元素在融合中的应用较少,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不充分,缺乏具有竞争力及市场影响力的融合精品产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今后需对现有文旅资源进行整合,开拓多种形式的专题旅游,打造文旅核心品牌项目,增加文旅景区品牌化、特色化供给。

二“十四五”面临形势(一)发展机遇

国家宏观环境带来的机遇。从国家新政策来看,在文化强国目标任务引领下,十四五”期间各级政府更加注重文化建设,文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位置更加突出,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进一步上升。从经济新走势来看,我国经济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动力,2019 年 8 月国办发〔2019〕41 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就新时期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是促进文旅消费升级工作的具体指导,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迎来重大利好。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战略、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有助于各地共享文旅资源和文旅消费市场,促进文旅产业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为文旅产业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地铁M22(平谷线)建设、G95高速的北延、以及未来神威北大街和潞苑北大街对接、密涿高速北延与京平高速对接、大厂蒋谭线北延与燕郊南环路对接以及跨河桥梁等项目的建设,将实现与通州区主要交通干线的互联互通,真正打通三河市对接北京高端市场的“大通道”,为疫情防控常态话下本地游和周边游等常态化旅游提供发展空间。与通州区一体化发展,为三河市文旅公共服务提质、文旅产业增效带来了重要机遇。

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乡村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实施“文旅+农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文旅赋能乡村的驱动力量,从产业链延伸、业态培育创建、产品融合创新等多重维度全面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中央及地方的政策引导下,在城镇化拉动、投资驱动等共同推动下,乡村旅游将有更大的发展并将持续升温,将全面推动三河市文旅产业高质量跨越发展。

文旅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从文旅行业来看,“泛旅游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旅游时代的产业界限,使得旅游经济的带动效应得到扩散和增强,游客从客源地游客扩散为客源地游客和本地游客,旅游活动从游览、参观为主增加了更多娱乐和互动的成分,进一步淡化了旅游和休憩的区别,旅游空间从景区景点向城市每个角落全景空间转变,旅游收入从单一门票收入向体验消费等综合收入转变,旅游产业从传统光观、休闲、度假向多产业融合转变,融合后的产业结构将带来更好的附加值和溢出效应。“泛旅游时代”的到来为传统文旅资源缺乏的三河市带来了新发展机遇。

大项目带动带来的机遇。东市区燕山生态旅游文化园项目落地将打开三河市康养文旅发展的新局面,带动东市区文旅产业的全面发展。中央美院燕郊校区艺术图书馆、美术馆、国际交流中心建设项目落地,在完善“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前提下,谋划艺术品制作、加工、展示、销售、研习、体验于一体,以文化艺术产业、休闲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双引擎的文化艺术品牌,力争成为京东文化艺术新高地、文创产业新高地和康养文旅新地标,也将实现综合文旅项目的综合经济拉动作用。

(二)面临挑战

经济增长放缓影响文旅消费潜力。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将持续影响,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消费倾向明显下降,有效需求不足,“十四五”时期经济下行背景下,文旅市场消费动力将受一定影响,如何进一步释放国内市场居民消费潜力成为三河市文旅业发展现实挑战。

区域性竞争日益加剧。文旅对经济发展具有全面带动作用,三河周边京津冀各区市县都在纷纷加大文旅产业的投资,在供给侧加大旅游产业布局,对于共同旅游市场的客源争夺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区域竞争,另外由于旅游资源的同质化,对于乡村旅游等的区域竞争加剧,对于人才、资源、市场等要素的竞争更加激烈。而且随着周边城区大型重点文旅设施及项目规划建设或落成,区域性文旅发展竞争将加大,形成文旅融合发展的大产业体系难度也随之剧增。

高质量发展面临更高挑战。新时期文旅需求向场景化、体验化、移动化、个性化、定制化转型,新媒体、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推动文旅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管理创新要求更加迫切,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深化文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文旅业营商环境,如何统筹协调相关部门,提高综合服务效能,培养适应文旅新业态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提高文旅发展供给体系质量将是三河市文旅发展需解决的难题。

(三)综合研判

综上分析,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文旅消费现在已成为人们的刚需消费,文旅消费需求加大,尽管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大,但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文旅行业持续增长、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面对以上机遇和挑战,需要顺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在需求侧着眼,供给侧发力,抓住新机遇、挖掘新潜力,激活新要素、集聚新动能,坚定不移创新促转型,坚持不懈服务惠民生,努力推动三河市文旅业的持续发展繁荣。

二乘势而上明确文旅发展新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特别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重要论述精神,全面领会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深入落实河北省第十次党代会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落实廊坊市第七次党代会和廊坊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按照差异化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度融入京津冀大都市圈,以文旅融合为理念,以“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文旅发展格局优化、文旅产品创新发展、文旅公服提质增效、文旅品牌打造提升、文旅合作加强深化、文旅发展保障筑牢,推动区位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努力建设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成为全国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助力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为实现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纲要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绿色发展

贯彻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生态保护为首要前提,坚持保护优先,合理有序开发,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共同提升,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文化和旅游发展新格局。

(二)坚持融合发展

大力推进“文旅+”融合,深入挖掘文化和旅游内涵,丰富文化和旅游产品层次与体验。坚持文化创新驱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全面推进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不断增强文化竞争力。深入实施跨界融合与突出特色相结合,实现产业的融合与提升。

(三)坚持创新发展

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移动化技术手段,推动文化、旅游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通过新技术在产业、市场、服务等方面的应用,为文旅融合路径提供综合赋能。扩大数字创意在文旅融合中的应用场景,重点关注在文旅设施智能化、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展示、智慧旅游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四)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贴近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完善文旅基本公共服务,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人居环境和游客游玩体验,增强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舒适感,使文旅业成为提升人民群众品质生活的幸福产业。

(五)坚持市场主导

遵循市场内在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职能,营造良好的文旅基础环境、发展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形成推动文旅发展合力。

三、发展定位

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机遇,发挥区位优势、打造竞争优势,实现三河在区域文化旅游发展上的重要功能担当,助力三河城市形象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新突破。系统考虑上位规划、通州区三大功能定位、周边竞合关系及三河的发展条件,本轮规划确定三河市文化旅游发展的定位为:

京东文化艺术高地;京东科普研学目的地;

京东商务休闲名城;京东康复颐养之都。

四、发展目标(一)远景目标

展望2035年,三河市将全面实现与通州区一体化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与通州区实现一体化,形成与通州区高效一体的空间格局和更加完善的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投资吸引力大幅提升,对外开放新格局加速构建,形成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和独具三河特色的文旅产业集群,文旅产业全面升级,文旅综合效能全面凸显,文旅品牌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全面建成新时代京东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在全面建成开放三河、创新三河、绿色三河、智慧三河、平安三河的作用更加突出。

(二)“十四五”目标

到2025年,打响“同城京津,乐享三河”品牌形象,“艺术文化游、科普研学游、康养休闲游、乡村休闲游”四大文旅融合载体建设初见成效,文旅产业成为三河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新经济增长点。现代文旅公服体系更加健全,文旅公服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实现文旅公服从数字化到智慧化的跃升。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完善“订单式”“菜单式”预约服务机制,实现文化惠民到文化亲民、文化乐民的效果提升。社会力量参与文旅公服体系建设程度有很大提高。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工作体系更加完善,保护传承体系更加健全,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创造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

到2025年,全市基本建立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文旅产品体系和多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1个国家级文化艺术中心、1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个京津冀最大乡村书院群、1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新增1个国家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

第三章 优化布局 构建文旅空间新格局

根据三河市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结合文化旅游发展趋势,构建“一环两核四区多点”的空间布局。通过一环引领、两核驱动、四区协同、多点支撑,优化三河市文化旅游发展空间格局,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增长极,助推三河市文化旅游快速健康发展,提升三河市文化旅游整体发展水平。

一、“一环”引领

打通三河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环。重点升级改造 X701 县道(崔庄子至桑梓镇路段)、燕郊东环路至大厂(密涿南连接线)路段为二级公路,强化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道路景观绿化,充分与密涿南连接线道路景观相协调,推进与重点景区、特色体验区、美丽乡村的干支公路的提升建设工作,进行主题化分段式开发,建设集生态画廊、旅游走廊、乡村长廊于一体的风光优美、设施完善、服务优质的三河旅游风景环道,实现“一环览尽三河全域”,盘活三河全域旅游发展。通过保护性、整体化、分段式开发,借势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三河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环。

专栏2全域旅游发展环

以燕灵路、平香公路、蒋平公路、蒋渠公路、G102 国道、段渠路、密涿高速三河南连接线、燕郊外环路等交通大通道为骨架,串联燕郊镇、高楼镇、齐心庄镇、李旗庄镇、黄土庄镇、段甲岭镇、泃阳镇、杨庄镇。

二、“两核”带动

三河城市综合服务核。发挥三河城区作为三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巨大优势,大力提升三河市中心城区旅游综合服务功能,重点突出城市休闲、商务会展、旅游综合集散与服务、城市辐射带动等功能,打造三河市的城市休闲会客厅、主客共享生活空间。

燕郊同城中心核。充分发挥燕郊地缘优势,立足协同通州,服务京津发展格局,重点发展文化艺术、科创研学、商务服务、健康养老等功能,聚焦研学旅游、科技创新体验、医疗康养等发展,打造燕郊服务京津、同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协同发展中心核。

三、“四区”协同

西部文化艺术片区。充分利用三河市区位优势,依托中央美院燕郊校区建设艺术图书馆、美术馆和国际交流中心,聚集艺术类人才发展文化艺术产业,延伸发展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工艺美术等产业,形成文化艺术产业集聚态势。

东部康养休闲片区。面向京津冀乃至全国人群,以灵山、蒋福山为重点,建设燕山生态旅游文化园,发展山地康养、山地运动、山地度假等,依托璞然生态园打造梦马主题乐园,将东部山区打造成为京东康养休闲度假胜地。

中部体验休闲片区。以泃阳、李旗庄、齐心庄等为核心,打造城市休闲体验产品,以泃河为界,发展城市休闲,提升全民休闲生活,凸显城市功能,打造农林科技体验产品等,建立网红打卡地。

南部乡村休闲片区。以皇庄镇、新集镇、杨庄镇为核心,充分利用本地农业资源,整合桥河豆片美食、银杏体验、设施农业、林下经济等资源,发展乡村休闲观光,规划建设民宿集群,构建乡村旅游目的地,带动南部片区发展。

四、“多点”支撑

燕郊镇:串联燕郊南部11个村,依托“书香西柳河”文旅品牌、“龙珐琅”景泰蓝非遗文化和大石各庄百年梨园文化,重点打造集国学传承、非遗体验、红色文化、文化创意、精品民宿于一体的都市乡居文旅创客体验区。

泃阳镇:依托中心城区,重点推进“一场两馆”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发展城市休闲。

高楼镇:依托古八景之一“孤峰挺秀”恢复项目和高凤山纪念馆建设项目,打造特色文化体验游。

齐心庄镇:依托通航小镇,建设航空乐园,发展航空旅游,打造航空科普研学基地,并创建郊野公园、废弃铁路、煤矿新村等多个网红打卡地。

李旗庄镇:聚焦玉雕非遗项目的传承转化,以玉石园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玉石加工产业集群,打造“京东潘家园”文化品牌旅游景区,带动民宿产业发展。

黄土庄镇:依托灵山、栲栳山资源,建设燕山生态旅游文化园及栲栳山主题休闲区,发展康养休闲度假。

段甲岭镇:依托蒋福山、东部矿山修复治理成果、红色文化、营林片区等资源,打造花海田园综合体、山地运动、红色文化纪念馆等项目,发展“全时全域”康养休闲游、乡村体验游。

杨庄镇:依托杨庄出版产业基础,整合上下游、业内外资源,打造上下游产业链条,拓展出版设计服务业、图书销售、出版文化会展产业,打造出版时尚产业特色体验区。

皇庄镇:依托桥河豆片、錾刻、乐器制作等非遗资源以及丰富的设施农业资源,发展非遗文化游和生态农业休闲游。

新集镇:依托刘白塔遗址、行仁庄十美图、大掠马千年银杏树、张庄吹歌等文化遗产资源,发展文化体验游。

四文旅融合描绘文旅发展新蓝图

把握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契机、紧扣特色文化艺术资源、结合三河现有康养休闲游、乡村休闲游基础,坚持“转型升级、快速提质”原则,建设“京东文化艺术高地、科普研学目的地、康养休闲旅游目的地、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四大文旅融合载体,打造三河文旅名片。

一、打造京东文化艺术高地(一)打造高端艺术集聚区

以艺术品展示交易打响知名度。紧抓中央美院燕郊校区艺术图书馆、美术馆、国际交流中心建设项目落地机遇,引进知名艺术机构开设画廊,支持建设本地画廊并做大做强,强化艺术家代理、经纪与推广功能。定期在画廊、美术馆等地开办艺术展览、艺术节庆、艺术交流,与国内外重要的艺术活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重点开展艺术家个人展、学术展、主题展等艺术展览以及文化艺术节、艺术论坛等活动。鼓励艺术品电商发展,重点培育在线艺术品展示、交易、拍卖、定制等新业态,开展在线艺术品展示与交易业务。支持画廊、艺术品拍卖公司及其它艺术品经营机构打造网上画廊、网上艺术品拍卖公司和网上艺术品商城,探索线下资源与线上平台深度结合的O2O业务新模式。支持国际知名艺术品拍卖机构以及全国排名前十位的知名艺术品拍卖机构落户三河。

以艺术品创作生产形成聚集区。以燕郊都市乡居创客体验区为载体,建设艺术家工作室,逐渐形成以艺术家、艺术家工作室、艺术机构为核心聚集的艺术区。吸引一批全国知名艺术家、潜在艺术家以及成长型的未来艺术家集聚,打造三河艺术家品牌。同时带来各类原创艺术品的集聚,形成以美术品为核心,民间艺术品,应用工艺品等为补充的艺术品集聚区。整个艺术区内由艺术家精心设计,打造艺术化的诗意环境,创建具有艺术气质和浓郁艺术氛围的艺术创作区。

以艺术品物流等配套服务发展。配套建设艺术家公寓、物流中心、运营管理、写生基地等多个功能区。创建艺术品物流体系,开展艺术品仓储保管,进行艺术品标准的鉴定、评估、公证和投保,与北斗科技合作,将北斗遥感定位技术应用于艺术品领域,创造艺术品数字身份证。顺应艺术品金融化趋势,搭建产权交易平台,扩展新的交易市场,建立规范艺术品交易、投资、鉴定、评估等市场运作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培育销售者、画廊、拍卖行等艺术品的供给方,培育艺术品版权交易及衍生品开发、艺术经纪、艺术家推广、艺术品鉴定评估、艺术品保价、艺术品保险、会展策划与管理、高端室内艺术品装饰咨询等多个中介服务机构,搭建艺术产业链生态体系。

(二)打造文创旅游集聚区

拓展创新文化产业供给。增加动漫作品和动漫衍生品供给,扶持本地动漫行业龙头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规模化经营,做强动漫IP设计,打造三河本土动漫品牌,鼓励利用三河文化元素建构游戏场景,研发生产原创云游戏,增加动漫作品同时,增加动漫相关的游戏、服装、玩具、食品、文具用品、主题公园、游乐场、日用品、装饰品等动漫衍生品供给。增加工艺美术品供给,深入挖掘景泰蓝等传统手工艺的发掘和保护,增强技术、工艺材料和产品品类等创新能力,推动工艺美术产品特色化、个性化、品牌化发展。增加演艺精品供给,扶持打造“印象三河”等大型品牌演艺项目,鼓励发展现代高水平灯光秀、水幕剧、歌舞剧、激光剧等项目,依托三河市评剧团歌舞团等机构,打造一批具有三河特色、有全国影响、有市场效益的演艺剧目,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鼓励文创产品研发转化。注重IP挖掘和创意,探索有效的IP授权和利益分配机制,开发实用性、审美性、设计感、趣味性和纪念性兼备的文创产品,促进三河市涂鸦作品、创意作品等加快向文化旅游商品转化,争取更多三河伴手礼、工艺品进入旅游市场。整合文创资源,搭建文创企业孵化平台,打造文创产业园,为入园企业提供投资服务、人才服务、法律服务等齐备的公共服务,拓宽文创企业成长渠道,培育一批重点文创项目。树立“互联网+”思维,高效利用全网人才、全网创意和全网数据,推动设计成果转化。

(三)打造文化艺术消费集聚

打造消费新地标。依托虹阳广场、明润广场、天阳广场、富地商业综合体等新兴商圈,加快推进街区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将富地文旅商街打造成为独具人文魅力的国际一流商业街区,带动富地商圈成为“商业+旅游+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消费新地标。配套高级、特色餐厅酒店、咖啡店、酒吧、电影院、剧院、音乐厅、口袋公园、现代书店、纪念品商店等各种设施,植入新经济业态,培育新消费场景,提升新消费体验,创建场景化、智能化、国际化的核心商圈。加快富地文旅商街改造提升,积极发展夜景观光、夜市夜宵、夜间演艺、夜间购物等多种形式的夜间经济,丰富业态,增加商街活力,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推进燕郊站轨道微中心建设,打造集购物、商务、公共服务、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消费链。发展各类主题的文创市集,丰富休闲生活,带动创意消费。

培育消费新品牌。加大商业品牌首店政策实施力度,出台鼓励品牌首店发展的配套措施,通过开通品牌首店服务“绿色通道”,助力品牌首店落地选址和推广,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定制中心,发展原创品牌概念店、定制店,构建品牌汇集、品质高端、品位独特的优质商品供给体系。力争到2025年,吸引国际国内品牌在三河开设20家以上首店、创新店、旗舰店。推动三河非遗企业、老字号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力争九成以上实现“触网”、七成以上开展直播销售,推动三河非遗、老字号精品上高铁、进社区、入驻线上平台,提升非遗、老字号品牌影响力,推动非遗、老字号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新活力。

推广数字消费模式。在富地、虹阳广场、明润广场、天阳广场等重点商圈试点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加大AR虚拟试穿、VR虚拟购物等体验式消费场景应用,发展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展览、沉浸式娱乐体验等业态,打造沉浸式文化旅游体验新场景,激活消费市场,逐步实现商圈核心业务在线化、运营管理数字化、消费场景智慧化,促进传统商圈向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转变。推进商超、便利店、餐饮等线下商业网点拓展数字化规范化营销新渠道,实现消费渠道、流量、信息、数据的智能融合。拓展无接触消费体验,在办公楼宇、住宅小区、旅游景区布局建设一批智慧超市、智慧驿站、智慧书店。积极推进云旅游、云展览、云演出等数字经济新模式。有序发展直播电商等营销新业态,在网络购物、本地生活服务、视频直播等领域重点培育一批规范化的消费平台类头部企业和直播电商类头部企业,孵化一批“三河网红”品牌。

专栏3 文化艺术项目

燕郊创客体验区项目

商圈智慧改造升级项目

燕郊富地广场文旅商街公共区域及设施改造项目

二、打造特色科普研学目的地

依托三河特色研学资源,打造科普研学目的地。探索建立研学旅行基地准入标准、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对公布的基地实行定期评估,动态管理。到2025年,打造2个以上特色明显、内容充实的省级研学旅行基地,喊响“京津冀研学游首游三河”的口号,打响三河研学旅游品牌。

(一)创建航天科普研学基地

面向三河市及京津冀小学、中学市场人群,以梦东方未来世界为核心,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开发航天课程体系,按照年级专业分类精准定制航天主题实践课程,与航天类企业、编程类企业等合作,增加开发太空育种、火星家园、宇宙探索、航天系统开发等体验项目,打造3-5天的研学旅游,周边规划建设航天研学教室、航天主题餐饮、航天主题酒店等配套,开发航天文创产品,打造沉浸式航天科普研学基地。

(二)创建海洋科普研学基地

以富地海洋乐园为核心,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开发以海洋生物为主的高品质海洋主题课程体系,充分利用稀有海洋生物资源,引入海洋生物、海洋科技等研究机构,增加海洋体验项目,包含海洋文化、海图教育、海洋生态环保等主题内容,打造3-5天海洋科普研学游。探索建设海洋主题科普展厅,研学体验课程教室,增加海洋主题餐厅、海洋主题酒店等,开发海洋文创产品,打造沉浸式海洋主题科普研学基地。

(三)创建地质科普研学基地

以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为基础,与中国地质大学合作,开发不同种类地质科普研学课程体系,与北京房山地质公园、延庆地质公园合作,开发精品地质研学路线。积极探索新的模式,开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研学产品和服务,打造全国最大的地质研学旅游基地。

(四)创建应急科普研学基地

依托爱翌安邦公共安全体验馆,面向京津冀中小学、大中院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针对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自然灾害、人民防空、急救技能、社会安全、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等开展安全应急科普。推进应急管理大学、应急产业园建设,以最前沿的科技刷新多感官体验、用最权威的应急研学课程内容贯穿全流程教育,打造“科普体验+实操演练”并重、“教、学、练、测、评”全流程的沉浸式应急安全科普教育基地。

(五)创建农业科普研学基地

以三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以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高校院所为技术支撑,以优势特色种植产业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研发示范为抓手,着力开发以农业科学知识、农耕历史文化、生态环保理念和动手设计、农事体验等为主题元素的科普研学产品,设计农作物的微观世界,丰富农业研学课程体系,打造农业科普研学基地。

(六)创建非遗科普研学基地

聚集三河市非遗产品,采用前店后厂形式建设非遗文化街,利用AVR等手段打造沉浸式体验进行非遗技艺展示、讲好非遗文化故事。以龙珐琅景泰蓝展陈体验馆、李家土储五美酒非遗体验馆为载体进行非遗展示,以京东大鼓书馆等为核心进行非遗展演。与非遗传承人共同制定非遗研学课程体系,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展示传播研学体验、传习培养等,创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使非遗在发展中传承。规划建设景泰蓝民宿等配套。

专栏4 科普研学项目

航天科普基地内研学教室、航天主题餐饮、航天主题酒店建设

海洋科普研学基地内海洋主题餐厅、海洋主题酒店等配套建设

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爱翌安邦公共安全体验馆

应急管理大学

非遗文化街

景泰蓝民宿

三、打造康养休闲旅游目的地(一)开发生态康养产品

依托东部山区的生态优势,盘活山地资源,打造燕山生态旅游文化园、栲栳山主题休闲区等康养休闲项目。依托“福山天路”文旅IP,打造花海田园综合体。依托蒋福山自然森林公园,打造森林氧吧和森林浴场等养生产品。鼓励发展旅游景观生态化项目,结合生态造景与生态游乐,用绿色植物造景,用绿色植物制造游乐项目,用绿色环境打造游憩模式,打造花卉迷宫、果蔬迷宫、树林迷宫等。创建山顶酒店、树屋酒店等特色生态度假旅游产品,增加高端生态旅游的吸引力。

(二)开发运动康养产品

依托东部山区推出全季+全域的山地运动康养项目,设计山地徒步步道、山地越野、山地自行车、山地滑索、户外攀岩、丛林穿越、山地瑜伽、射箭等全季山地运动项目。引进全球知名战略投资商,开发矿坑酒店、矿坑剧场、矿山公园等新业态产品,与影视基地合作进行电视剧电影拍摄,依托矿山建筑、地质地貌等打造“影视+旅游”的流量IP,建设特色矿山公园,打造集休闲娱乐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主题乐园。积极承办速降自行车赛事、越野车赛事、定向运动大赛等国际山地运动赛事,提升三河山地康养知名度。

(三)促进医康养游融合发展

承接首都养老溢出效应,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引入专业老年康复医院,加快北京医院三河市分院项目建设,推进北京医院与三河市共同兴办集科、教、学、研、医为一体的老年病研究所。加快推进北京三甲医院在三河建设分院,并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在专家派驻、轻症分流、重症转诊、远程会诊、远程手术、医药管理等领域实现新突破。加强与国内外优质康体医疗资源合作,引入或培育一批康体保健、疗养身心、康复护理等休闲产品,建立国内一流的康复护理中心、健康养老中心,吸引京津冀医疗、养老等健康服务机构设立分支或整体迁入。探索打造“医、康、养、游”融合发展的康养产业集群,打造特色鲜明的康复医疗休闲度假试点区,抢占京津冀康养发展新高地。

(四)延伸开发医美养生产品

依托中、西医、营养学、心理学等知识,开发康复养生产品。依托花海资源进行深加工提炼精油,开发芳香SPA水疗、抗衰老美容等医美产品,引进医美机构,重点发展中医美容及皮肤美容,中医美容以发展针灸美容、中药膳食美容及中医推拿美容为主,皮肤美容以发展肉毒毒素、交联透明质酸充填等微创治疗、激光皮肤美容以及其他皮肤美容的物理、化学治疗为主,打造医美旅游,促进医疗美容、健康管理等非基本医疗服务市场发展,打造集 “健康管理、日常调理、度假康养”为一体的康养产品体系,推动康养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五)完善康养休闲配套

规划建设环灵山、蒋福山风景道建设以及重点景区之间的道路连线。布局自驾车营地、特色帐篷营地等新业态住宿营地。在全市公路驿站、景区景点等地设置新能源车充电设施。配套建设驿站、信号塔、厕所配套、水电管网基础设施。针对目标群体布局驻场表演、艺术培训、工艺体验、研学探索等业态,举办艺术展览、舞台惠演等活动,打造以森林康养、山地康养、医美养生为主的“康养三河”旅游品牌和新型产业集群。

专栏5康养休闲项目

燕山生态旅游文化园

栲栳山主题休闲区

梦马田园主题乐园

四、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一)创新乡村休闲旅游产品

已有文旅资源提升。围绕三河历史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等,创建村史馆、名人纪念馆、红色纪念馆等,丰富乡村文旅景点。依托农业资源、林业资源发展农林休闲体验,推动乡村文化旅游由单一的采摘园模式,向融合化、品质化的农耕文化体验园、主题文化农庄、度假村聚落、民俗风情大院等方向升级发展,从旅游观光形式到体验度假形式,从短期驻足到长期停留,增加旅游消费。将乡村旅游产品串联成线,推出多条乡村文化旅游二日游精品线路。

创新乡村艺术业态。发展乡村艺术、乡村园艺、乡居创客、农业艺术等业态,以农业为基底,采取园艺、园林手法对农业进行创意设计,结合文化元素和体验活动,发展更具艺术性、观赏性、游乐性的创意农业。设立文化创意农艺工坊,进行农产品的包装、工艺品装饰品的设计、创作、生产、销售等;设立主题农庄,以本地果园、田园、菜园等为依托,增加创意农业景观,创新农事活动体验、特色植物观赏等业态;建立亲子农园,培育分享农业、定制农业等业态,提供亲子家庭游乐场所,将文化创意融入农业景观、农产品工艺品、技术展示、农业节日活动等,提升品位与价值。

(二)提升乡村休闲旅游配套

开发特色餐饮。深挖三河美食文化,以三河小熏鸡、虎皮肉糕、桥河豆片等非遗特色美食为依托,推出三河特色美食宴。坚持传统饮食结构和食疗养生,依托本地有机绿色蔬菜,培育蒋福山绿色养生宴系列餐饮品牌。增设主题餐饮,针对特定消费群体,提供以乡村特色文化为主的服务,餐厅环境围绕主题进行装修装饰,甚至食品也与之相配合,营造美食+情景体验的气氛,大力培育美食+情景剧、美食+歌舞秀等新业态。鼓励创办美食博物馆、陈列馆以及以传统美食制作技艺为主题的体验式餐饮。

开发特色民宿。利用周边优良生态环境和当地特色文化,打造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空间环境与周边风貌和谐一致的特色旅游民宿。西部片区重点打造以艺术体验、沉浸式娱乐等为主题的新型酒店、民宿,东部山区重点以园林式、山水间、森林风为主题打造高品质康养民宿,中部、南部片区重点以田园风为主题打造乡村休闲民宿,使得乡风、乡味、乡情、乡貌得以保留和延续,增设亲子童趣主题,感受当地风情、体验真实生活。

(三)增加乡村休闲旅游活力

做好“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资源与消费资源深度对接,叫响“京东”特色民俗文化名片。紧扣当地资源开展大石各庄梨花节、蒋福山春花节、农民丰收节等主题节庆活动,整合节庆资源扩大节庆效应。举办大地装置艺术节活动,以农田为舞台,以艺术为桥梁,将艺术与乡村结合,以公共艺术形式回馈大地,通过艺术节庆赛事带动人流量,带动区域农业观光体验、民俗文化等。举办涂鸦艺术大赛,以都市乡居文旅创客体验区为试点,邀请知名艺术家、涂鸦大师、央美师生进行涂鸦创作,将其打造成涂鸦艺术村,融合河岸休闲、农耕、涂鸦、节庆等文化街于一体,打造乡村网红打卡地。

(四)加快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杨庄绿色出版小镇建设。以构建京津冀重要的包装印刷产业基地为目标,发挥龙头印刷企业的带动作用,集聚一批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的包装印刷企业。鼓励和扶持印刷企业应用3D打印、石墨烯等新技术、新材料,加快改造传统印刷生产线,建设特色的印刷智慧工厂,打造国内印刷行业转型升级示范品牌。积极发挥出版商贸交流、文化交流等作用,丰富展览内容,提升文化和数字科技体验,实现多业态融合发展,大力推动出版文化与新经济产业融合,形成涵盖出版全行业的生态圈。加快旅游要素植入,打造绿色出版小镇。

加快齐心庄通航小镇建设。围绕“建设国际一流公务机场,打造国际一流航空产业城”的目标,以三河通用机场为载体,承接首都和大兴两大机场国内、国际公务机飞行外溢业务,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打造齐心庄通航小镇。强调与文化旅游资源的结合,发挥通用航空消费属性,发展航空体验、主题乐园、低空旅游、航空运动等项目,定期举办飞行营地大会、航空主题夏令营,开展各类空中拓展项目,面向低空运动爱好者成立俱乐部,定期开展各类低空运动,进一步提升旅游景区品质,强化小镇旅游目的地建设。

专栏6 乡村休闲项目

杨庄绿色出版小镇项目

齐心庄通航小镇项目

段甲岭生态休闲农场项目

主题创意农庄项目

杨庄榛果园项目

皇庄设施农业基地项目

桥河非遗民俗村项目

第五章 共建共享 提升公共服务新水平

对接通州标准,补齐公共文化设施短板,丰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做好文旅公共服务空间“双进入”和功能“双融合”工作,积极布局文旅公共服务领域“新基建”,实现文旅公共服务从数字化到智慧化的跃升,提升旅游吸引力、文化自信力,推动文化旅游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一)补齐公共文化设施短板

依据《廊坊北三县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对接通州标准持续发力,按照构建“一核心、四组团”区域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标准,补充提升公共文化设施,逐步缩小与通州的梯度差。东市区重点补充美术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便于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现有博物馆建设水平。西市区重点补充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演艺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加快推进中央美术学院燕郊校区艺术图书馆、美术馆、国际交流中心项目建设,打造综合性文化广场,改善西市区无大型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现状。完善总分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软硬件建设水平,并纳入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和便利化,力争三河市博物馆达到国家二级水平。到2025年,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面积达到160平方米。

(二)提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效能

继续推进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标准化建设,提高标准化达标率。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标准,提高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单独设置率,完善功能分区,有条件的村街可建设村史馆、展厅、文化超市等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河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1年版)》,镇(街道)综合文化站配备不少于3名以上编制人员、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提供1名以上政府购买公益岗位,保障所需经费、开展业务培训、按要求对公众免费开放。到2025年,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达到100%,其中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单独设置率达到80%,达到评估定级标准,达到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分馆标准。

(三)创新发展文化设施旅游功能

积极做好文旅公共服务空间“双进入”和功能“双融合”工作,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中丰富旅游功能,增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服机构的休闲旅游功能,实施场馆旅游化建设工程,增设专门文创产品展销和专门旅游咨询功能板块。推动公共文化机构走出去开展“嵌入式”服务,积极推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资源进入旅游设施和景区。探索文旅融合集聚地,形成“公共文化服务+旅游服务”的双融合发展模式。

二、加大公共文化惠民力度(一)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加快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整合利用,持续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 、文化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开放,健全免费开放项目,明确免费开放服务内容,完善免费开放规章制度,建立免费开放信息公开制度,扩大群众知情权,推动公共文化机构实行错时开放、延时开放,鼓励开展夜间主题服务,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利用率。

(二)丰富群众性公共文化活动

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以及特殊群体倾斜,建立健全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安排文化惠民活动,吸引群众积极参与文化生活,加强文化定制,提供精准专业的“菜单式”、“订单式”公共文化服务,构建文化惠民新模式。持续办好贺新春、文化下乡、彩色周末、民星大舞台、主题书画影展、京东大鼓书馆等品牌活动,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活动。

(三)加大文化艺术教育普及力度

鼓励开办老年文化艺术课堂,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的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和展演活动。加大对未成年保护力度,开展学龄前儿童基础阅读促进工作,向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出版物、影片、戏曲和歌曲,开展文化艺术普及活动,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非遗展示馆等。加大对残疾人文化艺术的扶持力度,举办“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文化节”等文化活动,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参加艺术创作。开展“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进社区等丰富多样的公益性文体惠民活动。

三、加快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一)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

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公共事业领域,制定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指导性目录或具体购买目录,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促进政府自身运作方式的改革,减轻政府压力,提高政府管理和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效率。探索并完善服务外包、公开竞标、项目授权、财政补贴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活动项目打造、服务资源配送等。引入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支持一批公共文化场馆委托社会力量运营整体或部分项目。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环境

进一步完善健全政策措施,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扶持,营造平等准入的发展环境,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推动社会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和促进文化类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加强宣传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舆论氛围,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积极参加京津冀及河北省公共文化产品推介洽谈会,促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需对接,形成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结构,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总体水平。

(三)推进“城市书房”建设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城市书房建设,按照规模适当、布局科学、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要求,在街区、商区、社区、景区等地创新打造一批集阅读、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书房”。着眼于市民对文化追求的专业化、高端化、个性化和便民化,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名人文化实际,打造更多的主题书房,满足各种市民读书需求同时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地目标。到2025年,建成示范性“城市书房”3座以上。

专栏7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

中央美术学院燕郊校区艺术图书馆、美术馆、国际交流中心项目

燕顺街道、康城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

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质量提升项目

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提质项目

示范性“城市书房”和“文化驿站”项目

四、丰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提升旅游交通配套

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的“快进”交通网络,加快建设高楼通用机场,打造区域枢纽机场,积极推动城际铁路、地铁、轻轨、高速等对外交通项目建设,构建互联互通、方便快捷的“铁公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满足旅游体验的“慢游”交通网络,强化主要旅游景区、景点与交通干线、交通枢纽连接,按照通往国家 AAA 级以上旅游景区的公路达到二级以上标准、通往国家AA 级旅游景区和重要乡村旅游点的公路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完善内部公路网,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打通景区“最后一公里”。结合旅游线路、绿道建设,加强旅游景区、景点的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网络,积极发展共享交通,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

(二)完善旅游集散体系

推动旅游集散体系建设,完善交通枢纽到景区(点)的集散、旅游服务功能,构建游客集散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咨询点(旅游驿站)三级游客集散服务中心体系。一级游客集散服务中心主要为集长途客运、城市公交、旅游专线等为一体的“多式零距离换乘”集散中心以及提供旅游咨询、票务服务、住宿接待、餐饮售卖、旅游线路、交通、气象、安全、医疗急救等服务综合性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二级游客服务中心主要提供旅游咨询、售票、车辆停靠及换乘、自行车及汽车租赁、旅游专线公交停靠、车辆检修、酒店预订、商品售卖、投诉服务等,承载次级的游客集散枢纽功能。在重点景区(点)、特色乡村旅游建设一批三级旅游咨询点(公路驿站),发挥中途停靠和旅游咨询功能。加快文旅驿站建设,不断完善点状停车场建设,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有条件的示范村(居)开展文化服务中心与旅游咨询中心融合建设。

(三)推进旅游厕所建设

以游客需求和旅游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为目标,加快旅游厕所建设与改造,加强旅游厕所管理与维护,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文明旅游意识。推进旅游厕所标准化建设,大力推动厕所建设标准化、设施现代化、运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监督社会化、使用文明化,实现旅游厕所均达到A级旅游厕所标准。到2025年,新建旅游厕所13座,其中3A 级旅游厕所8座,2A 级旅游厕所5座。

(四)健全导览标识系统

完善全市旅游交通和公共信息指引的便捷服务,推进全市全域旅游指引总览标识系统、旅游交通标识指引系统、行人导向系统、旅游服务导向系统、景区(点)内外部标识系统五类指引标识牌标准化建设,强化游客中心、餐饮、住宿、购物、急救、卫生间、停车场等设施指引,建立一套富有三河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标识系统。健全全区全域旅游标识系统,将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纳入全区交通、市政设施统一规划、统筹建设。

(五)创新旅游公共服务模式

建设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平台服务效能,实现可持续运营与发展。拓宽旅游公共服务信息采集渠道,有效整合文化和旅游、公安、交通、气象等部门的相关数据信息,及时发布旅游景区实时游客量、道路出行、气象预警等信息,引导旅游资源优化配置。

(六)推进旅游优惠或免费开放

鼓励推出更多优惠和便民措施,鼓励向低收入群体、老年人、残障人士、学生、教师、医护人员、军人等推出免费旅游计划、旅游优惠券等优惠政策。在京津冀地区探索推出“惠民一卡通”、“旅游护照”等服务产品,率先对通州及北三县实现“同城待遇”。

(七)强化旅游公共服务管理体系

强化安全宣传,在主要旅游景区及集散中心增加《旅游安全须知及注意事项》的纸质投放和影音广播,提升游客安全意识。增强卫生安全,适应疫情防控对旅游公共服务提出的新要求,集散中心、旅游景区、文化场馆等单位制定完善系统的卫生防疫管理制度,让游客放心开心游三河市。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完善旅游安全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对重点文化和旅游企业安全基础设施、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反恐防范、地质灾害、恶劣天气等做好防范应急管理。

专栏8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一级游客集散服务中心项目(齐心庄镇地铁口、城铁燕郊北、蒋福山高速口)

二级游客服务中心项目(京唐高铁燕郊火车站、燕郊西出口、灵山寺附近)

三级旅游咨询点/公路驿站(杨庄绿色出版小镇、102国道南移线、辛集堤顶路、燕郊都市乡居创客体验区)

3A 级旅游厕所项目(齐心庄镇地铁口、城铁燕郊北、蒋福山高速口3个一级游客集散服务中心,京唐高铁燕郊火车站、燕郊西出口、灵山寺附近3个二级游客服务中心,燕山园、富地海洋馆2个项目所在地)

2A 级旅游厕所项目(花海田园综合体、杨庄绿色出版特色小镇、桥河非遗民俗村、栲栳山主题休闲区、燕郊都市乡居创客体验区等5处)

五、加快文旅公服智慧化转型(一)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

加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设施配备,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数字化水平,实现对博物馆藏品、观众等信息的精细化管理。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建设,开展线上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通过互联网向观众提供无所不在的数字化服务。鼓励公共文化机构开展互动体验,充分运用VR、AR、3D 打印等现代技术,设立交互式文化体验专区,打造人气互动新场景,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体验感。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需求进行精准捕捉,有针对性地开发数字文化产品,更好满足需求。

(二)加快智慧旅游建设

加快旅游集散地、车站、景区、宾馆饭店、乡村旅游点等重点涉旅场所的无线上网全覆盖,提升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强化旅游集散智慧服务功能,依托三级游客集散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智能化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服务指引。升级全域旅游导览功能,补齐全域旅游智慧导览触摸屏,在城区重大文化设施、重要交通站点及重要景区入口处设置导览触摸屏,推出“全域全景图”“VR 游三河”“即时资讯”等板块内容,利用3D制图技术,开发全域虚拟导览系统,基于游客需求提供全域定制化游线推荐。

加强智慧景区建设。完善智慧监测系统,完善“实时人数监测、客流密度把控、游客精准定位”等功能。开展“智慧公厕”建设,实现人流量状况、实时使用状况、厕内环境等信息查询、路线导航、意见反馈等功能。开展“智慧环卫”建设,实现由调度中心对各项环卫工作进行远程监控、调度、管理,提升景区管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开展智慧解说系统建设,普及无人化、非接触式智能设施,提供涵盖多国语言的景区景点讲解,实现重点景区景点扫码自助游览功能。

(三)打造融合智慧云平台

与省、市文旅云平台对接,升级三河文旅云平台,重点建设为游客提供便利的信息查询服务的,集景区、饭店、旅行社、餐厅、购物场所、文图博场所、公共设施等信息的地区数据平台,为掌握行业发展现状,为政策出台和公共服务保障提供决策依据的文旅企业市场监管平台,为精准地获知行业资源分布以及文旅企业发展、游客消费行为和习惯等供需数据的统计、分析平台。打通文旅云平台与城市管理云平台、政务云平台、志愿者服务等云平台的堵点,实现不同云平台之间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实现文旅事业、产业、城市管理、政务服务之间的无缝衔接,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专栏9文旅公服数字化项目

无线上网全覆盖项目(重要文旅节点)

全域旅游智慧导览触摸屏项目

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项目

三河市博物馆数字云平台项目

智慧景区建设项目(智慧监测、智慧厕所、智慧环卫、智慧解说系统)

数字文旅云建设项目

各云平台互联互通项目

第六章 科学发展促进文遗保护新发展

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丰富文化旅游内容,驱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一)夯实文物保护基础

完善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变化及时补充档案资料,体现文物保护单位现状以及管理的变化。全面落实全市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划定和公布,将文物保护直接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城乡规划。推进树立保护标志工作,标示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名称、公布时间、公布日期、树标机关以及树立日期,并根据需要设置说明碑、保护界桩等。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市政府的支持,把设置保护机构或聘请保护人员作为工作重点,对于没有专人保护的文物保护单位设置专门机构或者专人负责管理。实施馆藏文物单位数字化工程,建立智慧文物监管平台。到2025年,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完成率达到95%,实现馆藏文物数字化全覆盖。

专栏10省市文物保护单位

孟各庄遗址

灵山塔

刘白塔遗址

临泃故城城址

东城子遗址

西城子遗址

大将台遗址

冯家府遗址

(二)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工程

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对三河市革命文物资源现状、周边风貌环境、展示利用等相关情况进行排查,形成报告报上级宣传、文物部门,将新发现“三河市烈士陵园”、“无名烈士墓”、“革命小屋”和“地下兵工厂”等四处红色资源争取纳入三河市红色资源或革命文物名录,积极申请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采取措施加强保护和管理。实施全市革命旧址维修保护行动,对烈士纪念碑等红色资源进行积极维护。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对革命文物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让革命文物“活”起来,革命文物的展示利用与乡村振兴、红色旅游等相关政策和项目充分结合,开发文创产品。推动革命传统教育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鼓励学校、党校到革命旧址开展现场教学。

专栏11革命文物保护工程

蓝生烈士纪念碑

三河市烈士纪念碑

(三)推动文物创意产品开发

鼓励文物单位与旅游景区、文化创意街区、创意设计机构等深度合作,探索建立文化资源IP授权开发体系,鼓励馆藏单位开展文化文物图像、著作、品牌等知识产权授权开发、合作开发、联名开发,拓宽文创产品开发投资、设计制作和营销渠道,推进文物资源、馆藏资源转化成动漫、图书、舞台艺术、广播影视、工艺品、纪念品、收藏品等文创产品,支持有条件的文物单位在保证公益服务的前提下,将自有空间用于文化创意产品展示、销售,让文创商店成为文博场馆的“最后一个展厅”。

二、强化非遗传承转化(一)实施非遗记录工程

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做好新发现和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登记。在大规模普查、登记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专业记录水平,全面、真实、系统地采集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的情况,妥善保存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记录成果。广泛发动社会记录,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参与项目和传承人记录工程。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和普及,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整合共享,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依法向社会开放,进一步加强档案和记录成果的社会利用,在多元化的传播环境中创新展示。到2025年,市级以上名录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数字化记录率达到100%。

(二)加强非遗传承人的扶持管理

积极参与各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申报,加大中青年传承人的选拔培养力度,建立代表性传承人培养管理和考评制度,实行进退动态管理,鼓励三河域内高校与传承人建立传统工艺工作站、教学基地、实训基地等,增强高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持续开展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工作,在市场运营、创意设计、行业融合、产业发展等方面定期对非遗传承人开展培训,并指导建立专业的运营团队,着力于打破传承人“捧着金碗要饭吃”的困局”。对非遗保护工作人员分批开展业务培训。到2025年,非遗传承人群累计培训20人。

(三)推动非遗项目传承转化

以创建省级非物质文化生态保护区为目标,实施非遗馆提升改造工程,完善非遗展示展演展销、培训体验交流功能,配套历史文化街区或非遗街区模块,提炼文化核心内涵和文化形象,编排开发动漫、手游、舞台剧、皮影戏等视听、体验项目,继续推动非遗进社区、进景区、进学校,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展示传播、节庆民俗、研学体验、传习培养等,使非遗在发展中传承。以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为抓手,在培养非遗传承人的同时,为非遗手工技艺单位提供生产销售平台及政策扶植,实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生产性保护。继续落实《关于廊坊市传统工艺振兴的实施意见》,建立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鼓励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

专栏12非遗传承转化项目

非遗记录工程项目

非遗馆提升改造项目

工艺工作站建设项目

非遗工坊建设项目

教学基地建设项目

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传承人培养管理和考评制度项目

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项目

第七章 品牌营销 创建城市文旅新名片一、精准定位客源市场

基于自身定位,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从区域和群体两个角度出发,以更大视野精准锁定国内外的文旅客源市场,尤其是京津冀重点城市客源群体。

专栏13三河市文旅客源市场

——客源市场定位

核心市场:京津冀区域

机会市场:国内其他地区、甚至国际市场

——重点人群市场

养老人群:随着老龄化的加深,京津养老产业的外溢带来的养老市场

青少年群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